中文
媒体视角

【新民晚报】24小时给南海油气平台“搭脉”

2015-01-16

上海交大研发深海油气开采“监测系统”

易蓉

■ 科研人员在控制中心分析处理各种监测数据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讯 (记者 易蓉)记者昨天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建民团队研发“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日夜为“海洋石油981”等海上油气平台实时“监护”,为深海作业保驾护航。

  “监测系统”为海上油气平台带上“24小时监护仪”,它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监测,实时收集风力、风向、波浪、海潮、海流、盐度等不同海洋环境条件对平台运动的影响,并融合大数据、高精度实时监测、卫星通信、人工智能、三维仿真等技术——包括平台运动实时测量系统,海风、波浪、海流等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关键结构载荷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处理与分析及安全评估与诊断系统等。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对比等处理,呈送给指挥中心和相关专家。一旦有异常,就能及时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

  系统真实可靠地记录了数万吨的海洋平台在惊涛骇浪中的真实表现,能够印证平台设计目标的实现与否、反映各种设备的可靠性,也为下一代平台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此外,该系统还能应用于浮托安装——陆地上已经组装好、重达数万吨的平台上部组块,平稳过渡到同样重达数万吨的导管架上,须在无休止的潮汐、波浪、海流,甚至突袭台风的影响下完成,难度堪比太空对接。监测系统能够巧妙、精确地利用海水浮力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目前系统已经在我国多个深海油气开发重大项目中发挥作用。

  据悉,研究团队还将在此基础上研发“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未来将在海上救援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