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研要闻

“实船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为“荔湾3-1”南海安装保驾护航

2013-06-05

     5月23日下午,我国自主研发、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处理平台“荔湾3-1”中心平台与其8根导管架完美啮合——标志着世界难度最大浮托安装项目胜利完成。这将为我国首个深水气田投产提供技术操作平台,预计该项目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投产,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也因此正式从浅海跨向深海。

 

亚洲最大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成功安装

 

荔湾3-1气田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油气田,位于南海东部,香港东南300公里处。荔湾3-1气田所处海域平均水深1500米,气田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12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规模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的规模,将为珠三角及我国东南部地区提供大量优质清洁能源。

荔湾3-1中心平台组块的浮托安装,堪称是世界上难度最大。此次作业,不仅要克服平台自身重量大、水深等难题,更要克服南海的恶劣海况。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受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装公司委托,负责此次海上浮托安装作业的现场实时监测和安全评估工作。他们将实验室搬到了海上,由实验室师生李欣、许鑫、杨立军、荣辉祥、张鼎、陈忆宁和吴骁组成海上实测团队,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现场海洋环境条件、船体运动响应、局部关键部位受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精细的监测,为施工提供详细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整个安装作业的顺利安全进行。

5月19日,实测团队早于所有施工队伍最先登上搭载3万多吨平台组块的运输驳船,在烈日和高温下开始了现场设备布置和调试。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他们安装调试完所有设备,包括12个测点的360度全回转红外视频监控、40路光纤应变片、风速风向监测仪、测波雷达、潮位监测仪、GPS定位与惯导运动测量仪、卫星差分基站等数十套设备,测量范围包括现场海上的风、浪、流、潮,船舶的六自由度运动,船体护舷的受力以及18个对接位置运动和速度监控。

现场安装

 

5月22日是原定的海上浮托进船的时间,但是国家气象局预报作业海域将出现短时暴雨伴有7-8级阵风,并且恶劣天气将一直持续到26日,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天气是很难进行海上作业的,这给施工人员出了很大一个难题:由两艘重型起重船和12艘拖轮组成的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海上消耗非常巨大,粗略估计每天成本为200万人民币,如果受天气影响拖延,将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在这紧要关头,上海交大实测团队对现场风浪和船舶运动响应做出精确的测量和深度的分析,并得出结论,由于波浪方向处于首迎浪方向,且风浪周期偏小,即使是波高超出设计波高一半的情况,仍然能安全完成安装作业。现场施工的总指挥王明伦在听取了实测报告之后,做出了按照原计划进行施工的决定。

 

实测团队向现场施工总指挥报告实测数据

 

整个安装过程从22日一直持续到23日16点,实测团队的全体成员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对诸多关注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便会报告施工方并及时作出应对,确保整个安装过程顺利进行。

伴着小雨,中海油“229驳船”与平台安全脱离,驳船缓慢驶出了导管架,整个安装完美收官。全体工作人员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这是使命完成的喜悦,更是责任背后的光荣!

 

自主研发的GPS定位与惯导运动监测仪

 

自主编写的运动监测仿真软件

 

测波雷达的结果显示

 

日前,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收到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邮件,邮件高度肯定了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荔湾3-1”平台南海浮托安装作业中所做的贡献,这项工作为施工方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了整个安装作业的安全。他们希望与交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为南海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年来,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建民团队致力于实海域海洋平台的安全评估和实船测量,积累了丰富的实测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软硬件齐备的海上平台安全测试评估系统。2007年以来,对南海“奋进号”浮式储油轮进行了多年的运动实测,收集了包括两次强台风在内的丰富数据,为平台抗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1年,实验室与中海油合作,在我国首座3000米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上建立了系统的海上科研平台,在船体的关键部位系统地安装了传感器监测系统,研究半潜式平台的运动性能、关键结构应力分布、锚泊张力范围等,保证了平台的正常作业,为我国半潜式平台应用于深海的开发,提供了宝贵和科学的设计依据。此次,该系统又一次在“荔湾3-1”南海安装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深海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