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合作与交流

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第二期“浦江论坛”

发布日期:2024-08-30

报告题目

时间

2024年08月20日

地点

木兰船建大楼B808

报告人

国内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学者

       

       8月20日,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第二期“浦江论坛”。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位优秀学者,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所面临的海浪动力学相关前沿问题和挑战进行研讨。 

 

 
       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世俊教授致欢迎辞,向参加论坛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因此,实验室专门设立“浦江论坛”,给学者提供一个平等、自由交流的平台。感谢各位学者的参与和分享,祝愿大家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进行深入的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展研究员作题为《海面微尺度波》报告,针对重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水波表现出的特性,重点讨论了海面微尺度波的理论求解方法、波的稳定性、波的动力学行为、在有限时间是否会出现波破碎、波坍塌等一系列问题。
王展研究员作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振教授作《可变地形岛礁波浪演化分析》报告,重点介绍了开阔海洋中随机波浪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波浪在岛礁区域的跨尺度演化规律和评估方法、分析了南海岛礁地形不同海况下波浪的特征和区别。
王振教授作报告
 
       上海大学卢东强研究员作题为《水波、水弹性波、水声波的初值条件》报告,介绍了水弹性波、水声波的应用背景、物理机制和数学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并在无黏流体无旋运动的势流理论框架下,探讨这几类水波问题初值条件的提法。
卢东强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刘庆翔副教授作《海浪模式WAVEWATCH III的开发和应用》报告,着重介绍了过去五年基于国际知名海浪模式WAVEWATCH III所做出的模式研发和应用工作,包括对模式源函数项参数化方案ST6的改进、浪-冰相互作用模块的研发、非线性四波相互作用项的扩展等。
刘庆翔副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刘曾副教授作《海浪的演化、观测与预报》报告,重点介绍了考虑表面张力、风压、波浪共振和破碎耗散的风浪跨频带演化模型,初步分析了风作用下海浪动态演化特征。同时,针对海上作业指导需求,介绍了在波面观测和波浪预报方面所开展的相关工作。
刘曾副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李靖副教授作《间隙界面参数共振波失稳的建模分析》报告,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在Hele-Shaw这种Darcy系统中法拉第失稳的模型建立与分析工作。从间隙平均NS方程的构建出发,分别探讨了阻尼和接触线作用对法拉第失稳的影响。
李靖副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张新曙研究员作题为《有限水深下的四波共振研究》报告,以一种特殊退化的四波共振为例,介绍了水深对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抑制了共振和准共振的四波相互作用,最终在足够浅的水深条件下减弱至消失,且这种抑制作用的临界水深取决于初始母波的交叉角度。
张新曙研究员作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赵彬彬教授作《非线性波流耦合问题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层析水波理论的孤立波与背景流耦合模拟、规则波与背景流的耦合模拟、长峰不规则波与背景流的耦合模拟。
赵彬彬教授作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梁书秀教授作题为《深水破碎波特征及其量化研究》报告,介绍了深水破碎波特征及其量化研究,改进了SWAN模型中的白冠耗散项,提高了波浪谱模型对海浪周期预报的精度。
梁书秀教授作报告
 
       九位报告人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出发,展示了非线性海浪动力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互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积极提问、踊跃发言,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论坛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