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合作与交流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丁军研究员做客实验室旭华讲坛

发布日期:2024-06-07

报告题目

时间

2024年5月29日

地点

木兰船建大楼B208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

丁军研究员

         

      5月29日下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船海科技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ISS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大会秘书长丁军研究员做客船建学院第37期“旭华讲坛”,为船建师生作了题为“近岛礁复杂波浪环境中浮体水弹性力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报告。报告由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世俊教授主持。

 

     
      丁军研究员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先后入选国家某重大人才工程、国家某重大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船舶集团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首届青年拔尖人才和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现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船海科技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ISS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大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复杂岛礁海洋环境预报、新型船舶与海洋浮式结构物水池试验技术和总体性能评估技术及其国产化CAE软件研发应用工作,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
 
 
      丁军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设计一个超大型浮体,所依据的环境条件与载荷是影响其使用安全性的最关键的因素。合理地预估在“复杂多变”的波浪环境中“漂泊不定”的浮体结构所承受的载荷,进而评估结构安全状况,几乎是海洋装备科技界面临的“永恒挑战”。设计一座布设于岛礁海域复杂浅海环境中的浮体,进行其所受波浪载荷及结构安全性的评估,面临三个区别于开阔海域中海洋浮体的技术挑战:一是,复杂的海底地形及岛礁绕射效应使波浪的传播演化与开阔深水海域完全不同,必须针对具体的浮体布设地点,掌握在结构尺度范围内随位置而异的波高和浪向的统计特征;二是,超大型浮体运动响应和结构安全性的分析必须考虑浮体变形与水动力作用的耦合效应,而已有的针对开阔海域中各类航行或驻留浮式结构物的三维船舶水弹性力学理论和分析软件,对于来浪时空演化不均匀、水深及海底地形足以影响其受力与响应的近岛礁浮式结构物已不再适用;三是,超大型浮体往往由多个模块经连接器在海上组装,多模块系统引入了诸多涉及动力学响应与安全性的新技术挑战。针对上述技术挑战,报告从“南海岛礁开发对新型浮式运载装备的重大应用需求、岛礁海域浮体波浪环境预报方法、近岛礁浮体水弹性力学理论、双模块科学试验平台水弹性响应分析”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岛礁复杂波浪环境中浮体水弹性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现场师生受益匪浅,踊跃提问。丁军研究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