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媒体视角

【上观新闻】79岁入党的百岁院士又上一课,他的弟子辽宁舰总师朱英富、“蛟龙之父”徐芑南也来了

2017-10-18

 

    “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刀,无论这把刀是否锋利,有了它,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我们。”朱英富院士说,正是因为杨槱的爱国心、民族心,放弃了在英国发展机会而回国,中国船舶事业才如虎添翼,发展迅速。

    2017年10月17日,是我国船舶行业第一位院士杨槱100岁生日。身在华东医院的老教授,用一种特殊方式,与3位他学生辈的院士一起,又为大学生上了一课。

三位院士同台讲座非常难得   李茂君 摄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信息楼报告厅,一段关于他的视频令在场300余名师生心潮澎湃、掌声不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两年前98岁的杨槱,还出现在上海交大船建学院课堂上,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讲授“远航教育”最后一课。

一笔一划寄语母校勉励学子   李茂君 摄

    而当天,作为杨门弟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也共同登上励志讲坛。


    海洋情怀,强国之梦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昨天上午,上海交大召开的杨槱院士育人思想及学术成就研讨会上,百岁高龄的杨槱院士精神矍铄,由其指导过的学生们和交大师生们献上的鲜花,表达敬意。​
    过去的整一世纪,“老船长”杨槱一直在追一个梦。9岁时,杨槱第一次渡海在甲板上张望两岸,一会儿听人讲“那是孙中山的黄埔军校”,一会儿又听人讲“那是林则徐销烟的虎门”,但当时航行在中国江海水域的船舶三分之二仍是外轮,还有英美日的利炮坚船横行,于是富国强兵的梦想在他心中萌动。而90岁后,杨槱从造船到修史,出了新书《人、船与海洋的故事》,成为他2005年出版《帆船史》以来的第6部船史科普著作,这30万字作品的第一稿,是他一字一字输入电脑写出来的。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全球海洋行业现在是不是不太景气?”互动中,一位学生向朱英富院士提问。朱院士告诉同学,海洋行业需求很大,发展空间广,因为我们的设备不断在更新、在提高,比如中国海军装备现在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蛟龙之父”徐芑南院士也充满自豪地告诉师生,蛟龙号投入应用,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有着极大帮助,科技专家乘坐蛟龙去深海考察,可以直接对生物进行观测、测绘和取样。目前,蛟龙号不仅在复杂海底有效执行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科考,还挑战了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的深渊区。


    船的精神,几代传承


    院士们说,中国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根本转变,这其中少不了老一辈科学家付出,而未来更需要注入新鲜的“蓝色血液”,因为深海中还有许多奥秘和资源,需要一代代人探索、发掘。

    为传承基因,杨槱始终心系人才培养。他个人生活勤俭节约,却先后捐赠了毕生积蓄的100多万元人民币,设立“杨槱院士奖学金”,激励晚辈学习奋发。“杨院士对国家、对船舶的热爱,以及执着奋进的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为国家的船舶事业做出一点贡献。”“杨槱院士奖学金”获得者、2016级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陈熠画怀着激动和感恩之情说道。

地上坐的靠墙站的学子们   李茂君 摄

    科学研究虽然辛苦,但杨槱在发来的视频中告诉学生们要学习“船的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我们怀着一颗为国奉献的精神去做海洋建设这件事情,我们就会树立责任意识,”曾恒一援引杨槱的话说,希望国人能够更加热爱海洋,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船舶与海洋科技。

 

    海洋石油工程专家曾恒一还告诉学生,海洋战略成功推进源于创新和细心。“杨老一直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建设海洋工程就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曾恒一说,我国如今能在海洋建设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中一点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去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


    蓝色初心,不论岗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杨槱院士曾长期担任民主党派的高层领导,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船舶领域发展;但常人不知道的是,他早在而立之年就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当时,党组织认为,杨槱留在党外工作要比在党内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杨槱便服从组织安排。不忘那份蓝色的初心,21年前,79岁的杨槱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只要国家需要,我愿意工作在任何岗位,一定能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从看船、学船、造船、教船到写船,杨槱的事业从未离开过船。“海洋对一个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未来的世界,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也必将越来越密切。”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越来越近。“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刀,无论这把刀是否锋利,有了它,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我们。”朱英富院士说,正是因为杨槱的爱国心、民族心,放弃了在英国发展机会而回国,中国船舶事业才如虎添翼,发展迅速。院士们眼中的海洋祖国越来越强大,台下同学们的国家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来源:上观新闻  2017年10月18

    原文:79岁入党的百岁院士又上一课,他的弟子辽宁舰总师朱英富、“蛟龙之父”徐芑南也来了